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江门:百年侨房何去何从?

发表于2013-10-15

独家视角

在侨乡江门,从新台高速大江镇出口到达大江镇,巷道两旁伫立着100多幢洋楼,皆为青砖灰瓦、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。每幢洋楼高为两层,地下一层都有两根方柱顶托起二楼前座,可以挡雨遮阳。两旁的洋楼相互之间紧紧地依靠着,连贯成长长的走廊。虽然每幢“洋楼”外形各异,但大小高度整齐划一。然而,这些洋楼绝大部分已经人去楼空,空置了几十年,已经成为一座空城。

由于历史、地缘等原因,珠三角早在一百多年前便有大量居民或是为了谋生,或是为了逃避战乱,纷纷背井离乡,漂洋过海到达东南亚或欧美。就这样,大批华侨形成,而留在他们身后的,便是大批祖居地的房子。时隔百年,这些侨房的命运如何?这些建筑又将如何找到自己新的出路?

统筹:邓柱峰

文/记者陈杰、潘慕英、刘竞宇、邓柱峰

图/记者陈杰(除署名外)

走访:

各地侨房大多“风烛残年”

在江门大江镇,虽然每幢洋楼的正面均刻有名字,由于风雨侵蚀,大部分已经斑驳脱落,仅有数幢可以依稀辨认出“光荣堂”、“永安堂”、“同和栈”等字样,而留守的也仅有两户,一户是年近60岁的雷锦均,另一户是93岁的李婆婆。

雷锦均回忆说:“这里曾经十分繁华,父亲对我说,我家是一家茶楼,每天人头涌涌,在茶楼里,有唱戏的、说书的,热闹。”

中山作为珠三角其中一个著名的侨乡,在石岐区、南区、沙溪镇以及现在的火炬开发区等地,可以寻觅到不少有显著特色的侨房。目前,中山的空置侨房最少有2100多间,当中半数并无房屋代理人,而且属于危房的就有300多间,情况不容乐观。

同样作为著名侨乡的佛山,目前共有60万华侨。这些人旅居海内外后,在佛山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华侨老屋,主要集中在佛山禅城老城区以及南海区九江镇等地。时光荏苒,老屋也早已不是当初离开时的模样,佛山更多的华侨房面临的是拆除或纠纷的命运。

侨房两大难题

房子“确权难”

林先生老家开平,建国前举家离开家乡出外谋生,留下家里的祖屋由村里的乡亲帮忙照看。出外很多年,清明节林先生偶尔带着子女回老家祭祖。近些年,每次回家,都有一件心事压在他的心里:祖屋的产权一直没有办法确权。

林先生小时候随父亲离开老家前往美国谋生,在多年的谋生搬迁中,不幸将房契等材料遗失,导致无法办理房屋确权手续。

与林先生同样难以给房屋确权的还有蓬江的张先生,得知老家蓬江经济建设的需要,他主动将自己的祖屋拆迁,其后新建了一栋房子,面积也比原来祖屋少了一倍左右。不过,房子建好了,但准备办理房屋产权证时,却被告知因为不符合政策,他目前没有办法拿到产权证。

而来自鹤山的徐先生,旅居海外多年后,8年前回到老家,在原来的宅基地上新建了一栋楼房,但到现在还没有办到土地证,徐先生担心由于没有办到土地证,以后的房屋权亦恐怕很难得到保障。

成年久失修的文物

侨房是侨胞“根”的象征,当中不少便因其建筑精美而成为当地的文物。然而,记者走访发现,不少甚具保护价值的侨房却因年久失修,成为危房。

在江门长堤风貌街,独具特色的骑楼举目可见,精美的雕花、雅致的梁柱,讲述着这片街区繁华而高贵的过去。然而,记者同时看到,时间的侵蚀,已让这些骑楼有了“伤痕”,一些骑楼虽经过粉刷重修,但粉刷的石灰脱落了,裸露出生锈的门窗、斑驳的墙。“虽然此前政府已多次整修,但力度仍不够。如果不及时抢救保护,这片老街区恐怕要退出现实的舞台了。”见证了这片街区发展史的长者梁伯说。

中山的空置侨房中,有300多间危房。由于难以找到业主或者他们的后代,当房屋成为危房需要修葺或改造时就会遇到困难,只能依靠侨房所在镇区的基层侨办出面解决。

原因分析

与政策冲突 难办产权证

像林先生这样的情况,在侨乡江门,例子多。江门市侨务局相关科室负责人称,这与许多侨胞不了解政策有关,从而导致出现许多问题一时难以解决。

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许多华侨祖屋拆旧重建后,因为当时政策法规不健全,大多没有报建手续以及相关证件,现在根据新的规定再补办确权手续已不可能。另外,有关政策也指出“不是本籍户口不能办理土地证”,就是说你建了房也不一定能拿到《集体土地使用证》,这也导致了众多侨房问题存在。

产权混乱政府难统一管理

江门蓬江区的骑楼多数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,由于建造的主人多数不在了,而其子女也已多数迁走,现在的房子或委托他人打理,或因“无主”而归房产局管理,“产权并不明晰”。

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,老街区不少房子都是店主向人租的,而被使用的,也多为底层,2层3层大量被闲置。被问到房子的保护问题,这些租客往往摇头表示自己只是做生意的,对于房子的产权问题和保护情况并不清楚。

破局:

江门:

设想建华侨文化生态园

对于那些众多散落在乡间正在破败的侨房,开平碉楼与村落专项基金会秘书长江汉认为,江门侨乡文化资源十分丰富,关键是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,发掘其价值。江汉认为,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文化遗产后,吸引了大量爱好文化和旅游的人前来观赏,但从目前的保护和开发来看,其还没有远远发掘出来。“看看碉楼,几个小时就转完了。”江汉称。

江汉认为,来看碉楼与村落的人都有他们需要的东西,休闲度假、体验乡村田园生活、感受乡间烂漫纯真,要留住人,关键是要满足游客的需要。

江汉大胆设想,江门完全有条件率先提出“打造华侨文化保护生态园区”,通过“核心+配套”的操作模式建设华侨文化保护生态园区,其中“核心”可以集中在碉楼保护核心区和缓冲区,由政府运作,做亮点、做典范,供游客参观;而“配套”则可以在非遗产地建度假村、旅游小屋等,供游客休闲。


发表于2013-10-15

江门华侨多,有钱人也多

发表于2013-10-17

台山好像华侨最多吧

发表于2013-10-17
引用:房天下友(过客)在2013-10-15 17:34:20写道:
2楼

江门华侨多,有钱人也多

 所以房价才会这么贵

发表于2013-10-23

政府不是每年都叫华侨捐钱么,拿钱来修建

发表于2013-10-27

中山也多华侨,不说还真不知道啊

发表于2013-10-31

有钱还是移民算了

发表于2013-11-11

中国第一大侨乡啊

发表于2013-11-14
引用:房天下友(过客)在2013-10-31 15:38:21写道:
7楼

有钱还是移民算了

 应该说有钱的移民了

上一页|1|
/1页